自然写意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仿若人间仙境,袅袅御炉,沉香馥郁,在偌大的宫中流转。
苏轼在《上元侍宴》一诗中,以短短笔墨,描摹天子到来之前以香接驾之气宇轩昂,
亦诉尽自古沉香作为“众香之首”的当之无愧。

焚香、敬香、诵香、咏香。
沉香是自然界无与伦比的珍馐宝藏,是万物生灵的大修行,
文人雅士爱香,爱它的氤氲飘渺,爱它作为艺术珍玩,自古便封为上品,更有愈病休养之效。
本案所处的广东茂名市电白区,素有“中国沉香之乡”美誉,
采集、加工沉香历史源远流长,电白香市,闻名遐迩。
亦为海上丝绸之路要塞,香市繁盛之时,沉香由此流转,飘香世界。
焚一支沉香,以沉静、敬畏之心,缓缓步入这座沉香博物馆。
隔绝尘世,香气氤氲中唯有此刻清明,千古的自然、历史与宗教叙述,在眼前如画卷般展开。
设计采用自然写意的手法,去繁就简,以洗练的空间语言,打造一场虚实相生的古今旅程。
既是寻香,亦是寻己。
雅·韵
白,如燃香时的第一缕青烟,如湖心的第一抹涟漪,缓缓舒展,蜿蜒起伏,
终蔓延至空间各处,将繁华褪至纯粹,让喧嚣噤声至静谧,只存留场域本身的呼吸。
白,素雅之白,纯净之白,成为空间主色,恬淡中道尽千年往事,凝神里不掩人文意涵。
既是茫茫铺展,又如脚底颗粒细沙,以独特的视觉和触觉,为观者营造沉静而缥缈的观赏氛围。
设计再以黑灰两色为平衡,对比中有提升,亦有克制。
温润的大理石材质在日光下闪烁出融暖光泽,看似随意的纹路为空间添增水墨质感,映衬木质肌理,
沉香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自在神态,抚慰着这个禅意世界。

意·境
景语皆情语也。一石,一树,一隅,皆是空间感知的缔造。
醉心其中,造景成为空间的艺术,留白成为时间的艺术,每步所至,皆是景致。



轻盈的色调、温润的木质、沉稳自然面的石材,在白色铺陈的空间中,发出各自的物性美。


线条、体块、光感的融糅,成为空间延续的线索。
看似不经意之间,设计在洁白墙面上留下错落有致的栅格,光穿越而过,在四处留下深深浅浅的规整倒影。

线条以严谨姿态延展,将空间划分为不同色彩与形状的抽象体块,
以极富玩味意义的几何语言,在自然中注入现代主义表现意趣。


氤·氲
集天地之灵秀,聚日月之精华,妙香蕴籍的氤氲之中,
沉香以汩汩涌出的生命力,唤醒、点亮着空间的故事叙述。
横向延展的木质线条,主导空间走向,为每一停驻的景致增添决定性指引。
柔和而深浅错落的自然色彩,在白、黑、灰的映衬中更显通透,
时光是宇宙最神秘的工匠,
在此天赐灵物上,一笔一画雕刻出岁月走过的印迹,
伤痛,愈合,沉寂,繁盛,皆展露无疑,
在围合意境的维度里,为人、器物、光影、线条、色彩注入契合气韵,共同恪守着神秘的平衡法则。


在柔软纯白细沙之上,沉香静谧如谜,暗喻着过往在山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循气而行,循光而前,在灵性与物性的相融之间,海上丝绸之旅的叙事脉络带领着观者徐徐延展,
深邃历史积淀与现代设计语言,在故事性的反复推敲中,合二为一。


曲径通幽,隔而不断,蜿蜒迂回的动线考量,刺激着观者的探索神经;
缓急相融的回廊节奏,让每一处造景带来别有洞天的恍然之感,正是一次中式园林的闲庭信步。
陈列展示区采用疏密有致的排列呈现,端景以造园手法,营造借景之境。

无论是对材质、形态、色彩、造景的多维度解构,抑或是对空间气韵流转的精巧度量,
沉香博物馆以古朴与现代、厚重与简洁间的平衡,
在多元语素中营造对话与碰撞,与历史、人文、东方、禅意相融相衍。

东方的香文化流传千年,自皇宫贵族,至文人雅士,再落入寻常百姓,
到今日成为艺术珍玩,在历史的长河里早已成为熠熠生辉的文化象征。
而沉香博物馆正是通过对多重内涵的萃取与融汇,
以现代自然人文的写意手法,让沉香文化与艺术重新在当下凝结成中式生活新观念,
展现一派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之美。

